在宣導預防家庭暴力時,我們常看到政府機構跟社福團體,常常把重點都放在父母打小孩這件事,難道都沒有人覺得奇怪嗎?雖然政府的宣導有在進步,但小編我仍然無法給予及格分,因為這些宣導並沒有「真正解決問題」,小編比較喜歡探究本質,拿國際潮流來支持零體罰這聽起來不是甩鍋就是跟風仔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父母到底該不該打小孩?
小編相信任何事情走向極端都會出問題的,很多人提倡不要打小孩,主張不管用什麼詞藻去修飾暴力,暴力就是暴力,打小孩就是以武力不對等的方式給對方留下痛苦。但小編認為這樣的概念,難道不也是經過詞藻修飾的偏見嗎?
世界上最糟糕的問題之一,就是小孩犯錯該不該打。為什麼犯錯就一定要打?但是不管犯任何錯都不能打嗎?有時最讓父母頭疼的問題,就是孩子還不夠理解這個世界,很難做到父母期望的「將心比心」。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被處罰,父母也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理解,於是最省事的方法就誕生了,一邊訓誡孩子,一邊用體罰的方式嚇阻,最後孩子可能只知道「不聽話的代價」,但這樣真的有幫助嗎?只能說做父母真的不容易。
「其實世上並沒有所謂的可不可以打小孩,只有你打小孩的目的是什麼。」
(精選閱讀:孩子叛逆期常常半夜才回家,該怎麼辦?)
家庭暴力的界線在於「心態」
心態才是家庭暴力的關鍵!Podcaster台通有說過很有趣的一句話「有好處才要生氣」。這句話其實非常有意思,如果生氣不能帶來好處,只是一種宣洩,那就沒意義了,如果宣洩在全力不對等的孩子身上,就可能會有家暴的風險!
有一種生氣叫做「我是故意生氣的」,以理性的方式去支配情緒,為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。這種生氣是有目的的,不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,在適當的情況下,這能讓孩子理解這樣的行為會讓別人生氣,或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(比如玩耍時用枕頭悶自己的弟妹)等。
另外一種生氣,「老子/老娘就是不爽」,我講的話你敢不聽試試看,你信不信我今天@#%%,而且毫無原則完全陷入情緒,尤其平時有酗酒習慣的家長,這會讓孩子每天提心吊膽,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觸怒大人,就算動手打的不是小孩而是配偶,也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。
最可怕的是有些人管教方式雖然極端,卻不會留下任何證據,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講出來會好像沒什麼、或是常常有很異常的親密舉動(可能有性方面侵害),這些可能都是難以查證的家庭暴力,如果你的另一半是這樣的家長,都可以加入我們LINE帳號一起討論,不要讓孩子深陷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。
(精選閱讀:避免婆婆過度干預,主導孩子主控權的關鍵3招!)
家庭暴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?
很多人都會說:「我以前也是被打罵出來的,現在不是好好的嗎?」法律有時比你想像中的有智慧,查看法律時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,裡面並沒有所謂的「打小孩」,取而代之的是「不當管教」,這才更像是家庭暴力的本質。
法律上不管你有沒有打小孩,如果你教養孩子的方式有嚴重偏差,不管你是體罰、辱罵、限制、拋棄、或是用任何權力不對等的方式去懲罰小孩,家長的行為都可能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責任,嚴重的話甚至可以以刑法來定罪。
相反的,就算父母雖然有打小孩,如果沒有逾越「父母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」,大多情況甚至連法官都見不到就結案了,所以如果不是用情緒在懲罰小孩的父母,真的不用過度擔心。
我們不要把小孩當成有玻璃心的病患,過度的溺愛養出了多少扭曲的人格,大家也是有目共睹。如果家長適用健全的方式在教養小孩,陪伴孩子成長、不輕易誤會孩子、凡是會先講道理、犯錯了也會對孩子好好道歉,在不過當的情況下,我很難相信體罰幾次就能讓孩子留下什麼陰影。
(精選閱讀:想離婚可是孩子還小,該怎麼辦才好?)
要解決感情問題不是練瑜伽、燒好菜就行,而是要恢復心靈上的交流,任何感情上的疑難雜症,都可以加入我們LINE帳號一起討論,讓諮詢師協助您度過難關。